前沿周刊

前沿周刊

外多问题車主剛給愛車充上電

时间:2025-04-20 15:02:33分类:綜合

原標題:廈門島內外多個充電站 存在配套不足、厦门標識不明等問題

現象1

充電兩小時

沒處上廁所

現象2

汽油車占用

充電資源

現象3

找充電站

要繞車庫一圈

由於沒有休息區,岛内电站司機們隻能席地而坐聊天。外多问题

充電站內廁所大門緊鎖。个充

海峽網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在新能源汽車不斷增加的存配當下,汽車充電站成了不少車主每天都要“打卡”的足标地方,可目前,厦门各個充電站的岛内电站狀況還有提升空間。烈日炎炎,外多问题車主剛給愛車充上電,个充卻找不到一個地方休息,存配隻能在車邊等著。足标

連日來,厦门根據讀者反映的岛内电站情況,記者走訪我市島內外多個充電站,外多问题發現充電站存在配套不足、標識不明等問題。

設施不全

無配套休息室廁所都沒法上

14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同安田洋公共充電站。充電站內約有五六名車主正在給愛車充電,他們或是就近坐在車輛附近的石階上,或是直接坐在隔壁車位的金屬擋車器上。充電站內,沒有一個讓人落座休息的地方。

“其他充電站都有休息室,甚至還會提供飲水機,可這裏連上廁所的地方都沒有。”車主陳先生說,給車充一次電要一兩個小時,大熱天的卻沒有遮陰休息的地方,也沒法上廁所。“來充電時,有時候充電器都掉落在地麵上,也沒有人管。”車主周先生說。

電力部門相關工作人員陳先生表示,田洋公共充電站目前尚不具備配建休息室建築物的實施條件,不過考慮到客戶訴求,近期擬在站內配置一套臨時移動式衛生間。

記者又先後走訪了枋湖客運中心的特來電充電站和白鷺洲公園充電站,發現也存在類似問題。因為充電站內沒有休息室,駕駛員隻能站在附近陰涼處,或是直接在車內等待車充滿電。

同樣是戶外充電站,國金廣場邊的市政充電站則為駕駛員提供了休息室,室內不僅有空調,還有免費的飲用水和桌椅供駕駛員休息,而休息室旁邊則有衛生間。

充電站在幾層無人知司機找得暈頭轉向

在火車站南廣場附近,除了“停車樓”指示牌外,並未發現其他明顯“充電站”標識。記者到達南廣場停車樓三樓後,第一塊充電站指示牌才映入眼簾。“我第一次來的時候,由於沒有指示牌,找得暈頭轉向。”正在給車充電的市民楊先生說。

在萬翔國際商務廣場的地下停車場入口,記者看到寫著“萬馬新能源智能充電站”的牌子,但並未寫明充電站具體在地下幾層。記者在地下車庫負一層繞了一圈,才發現一排充電樁——該處充電站除了停車場入口的指示牌外,沒有明顯的“充電站”標識。

占用資源

汽油車搶座

充電車“霸位”

14日中午1點,在前埔BRT站地下停車場充電站,充電車輛停滿了充電站。

“站點剛建好時,會有汽油車想來這裏停車,被工作人員攔住了,但晚上此區域就無人值班,所以還是會有亂停車的現象。”工作人員欒女士告訴記者,也有些車充完電後車主沒有將車立即開走,占用了其他車輛的充電資源。

在萬翔國際商務廣場的地下充電站內,記者也看到不少汽油車停在了充電車位上。

數字

我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記者日前從交警部門獲悉,截至8月14日,我市新能源汽車總量為32509輛,其中純電動汽車22017輛,混合動力汽車10492輛(含油電混合動力)。充電已經成為不少人的日常。

記者手記

提高用戶體驗

讓車主有去處

在采訪中,一位業內人士告知,目前我市對電動汽車充電站相關配套建設暫時沒有統一的標準,充電運營企業自主確定充電站建設規模與配套設備。

與為車加油不同,為車充電往往需要半小時甚至一小時以上,這就決定了充電站的建設必須多為車主考慮,讓其在等候的時間內有處可去。雖然沒有硬性標準,但提高用戶體驗顯然是必須的,相關部門可以考慮出台標準,而各運營企業也應加大投入,在配套設施上下功夫,也要在車位管理和方位指引上多下功夫,以迎接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