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倉庫汙水橫流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本網記者 黃淩燕 文/圖) “黃滔祠是省级渗污水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文物涉台文物,現在因為下水道管道堵塞,保护汙水滲透到牆體裏,单位導致牆體開裂,年黄祠裏汙水橫流,滔祠這樣的墙体情況已經兩個多月了。”昨日上午,两月莆田黃滔祠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黃章坤憂心忡忡地說。省级渗污水已
黃滔祠是文物八閩名祠
位於莆田市荔城區東裏巷的黃滔祠距今有700多年的曆史,是保护福建莆田東裏黃氏分派始祖黃滔的祠堂。
東裏人黃滔是单位黃姓入莆始祖唐桂州刺史黃岸的六世孫。東裏黃姓子孫為紀念始祖黃滔德政,年黄由十二世孫黃四如及弟、滔祠侄於元大德八年(1304年)創建“思敬堂”。墙体“思敬堂”後來成為黃氏後世分布海內外之著名堂號之一。
到明朝天順年間,黃氏族人又在原祠的基礎上增加了下廳“敦敘堂”、大門馬台和東直房。整個黃滔祠占地麵積約780平方米,建築麵積約650.2平方米,為莆田市現存麵積最大、結構完整、保護完好的古祠堂之一。從這古祠堂走出來的進士有78人,其中包括狀元1人,被稱為“八閩名祠”。
下水道堵塞責任方卻難找
莆田黃滔祠管理委員會另一位副主任黃作杜說,祠堂牆體為42厘米的土牆,目前牆壁遭到腐蝕,膨脹開裂。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祠堂後麵集資房地處高位,下水道的水排不出,從高處流向低處的祠堂,並滲透進牆壁。隨後,黃作杜帶著記者繞到後方的集資房前,黃作杜說,這些汙水是從集資房前空地石縫裏流出來的,估計是排水管滲漏。
“我們也是受害者,集資房旁邊有口井,原來我們都打井水作為生活用水,自從下水道遭堵塞後,井水發臭,連澆花都不行了。”集資房戶主代表林先生一聽記者采訪下水道堵塞的事,就急著說。
林先生告訴記者,集資房共有8家11戶,下水道是排向大街的大管。“已經住了十幾年,以前從來沒發生過下水道積水問題。”林先生認為,是樓前的品津大酒店開張後,才出現了堵塞問題。酒店排管是與他們的下水道互通,酒店用水量很大,水排不出去,向後逆流,流向支管,導致積水,應該另設一下水道。
品津酒店人事經理陳先生說,這塊地一開始就是規劃為酒店用地,因此在排水方麵都是嚴格按照酒店的規劃,請專家設計的,所有的配套都是按酒店的排水標準來執行的。陳先生認為,居民的話沒有依據,酒店並不是責任方。
包片英龍社區的鎮海辦事處副主任陳龍表示,目前責任方不明確,且每方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不應該出經費。他們也曾經找過市住建局市政維護處,但其表態小區不在他們管理範圍之內;也曾經想集合三方一起討論協調,可有些方的人不願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