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支持住房政治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合理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需求循环信号會議提出,首提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良性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议释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支持住房政治
和7月的合理政治局會議相比,此次會議關於房地產的需求循环信号表述有較大變化。7月政治局會議在談到房地產時表示,首提要堅持房子是良性用來住的、不是议释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支持住房政治穩房價、合理穩預期,需求循环信号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租賃住房,落實用地、稅收等支持政策。
對比兩次會議的表述,分析師認為,房地產調控最緊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下一步的重點是“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認指出,政治局會議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標誌著前期高壓緊縮的調控政策拐點確定,結合央行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消息,將對房地產市場帶來利好。
12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於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支持”一詞具有非常強的信號意義,後續各類政策包括土地政策、金融政策、購房政策、稅費政策都會給予配合。
今年4月以來樓市調控持續升級,各地出台的限購、限售、二手房指導價、控製房貸等等措施不一而足。據中原地產統計,截止到11月15日,2021年全國房地產調控次數高達550次,刷新曆史紀錄。
在密集高壓的調控之下,下半年以來多地成交量出現斷崖式下跌。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麵積同比下降約18%,整體成交規模低於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個別城市單月成交量跌至近十年最低值。
許小樂表示,在這一輪調控之下,部分合理住房需求也受到抑製,如果這些需求長期被壓製,不利於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因此,這次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預計未來在首次購房和改善性換房方麵會有更好的政策支持,貸款環境會更友好。”他說。
中指研究院也認為,明年剛需和改善性住房的資金需求將得到更好地滿足。“部分熱點區域首套房房貸利率仍有下調預期,銀行放款周期進一步縮短;另一方麵,房企開發貸和並購貸款合理發放,亦有助於個別短期流動資金壓力較大房企紓困。同時,此前地方偏緊的政策有望迎來微調改善,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中指研究院稱。
分析師強調,邊際寬鬆不是全麵寬鬆,“房住不炒”仍是政策的主基調。在中國追求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過程中,不要再臆想政策會對房地產行業“放水”。
昨天會議的第二個看點是“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良性循環”這個詞是首次出現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層麵。
11月24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文,文章中也提到“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業內人士指出,中央在一個月內連續提及“良性循環”,表明監管層已關注到當前房地產市場循環路徑遇阻帶來的風險。
“下半年以來,隨著房地產信貸以及預售資金監管收緊,銷售市場及土地市場均明顯降溫,疊加個別房企風險問題暴露,市場信心進一步受挫,從企業融資到投資拿地、開工建設、銷售回款、竣工交付等環節均不同程度遇阻,現階段良性循環對行業發展尤為重要。”中指研究院稱。
房地產市場循環鏈條包括土地出讓、開發建設、融資和銷售、竣工和交付。從土地出讓環節來看,當前供地循環不暢,土地出讓頻頻流拍,開發商拿地情緒不高;從開發環節來看,由於資金鏈緊張,開發商開工積極性不高;從交易環節來看,因為銀行貸款被限製,加上房價上漲預期不再,導致買房需求受到影響。
嚴躍進表示,過去講房地產政策,主要是提“平穩健康發展”的目標,而此次增加了一個新目標,即良性循環。“房地產市場的良性循環很關鍵,市場不好會引起房企的爆雷風險,房企的風險會轉嫁到購房者身上,購房者遇到風險了又會對購房產生畏縮心理,最終使得市場變為死水。”
紅塔證券分析師李奇霖指出,盡管長期來看,中國經濟轉型要逐步“去地產化”,盡管“房住不炒”戰略的大方向堅定不移,但短期來看,房子過快減值顯然不利於金融風險防範,一方麵金融機構有不少的房地產信用敞口,另一方麵,房子是非常重要的抵押品。因此,針對房地產調控的措施需要修正,把“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整個鏈條循環不暢,導致房地產明顯下行,也拖累了經濟增長。因此,央行全麵降準也有增加資金潤滑劑對循環鏈條進行疏通的目的。他預計,今年年底房地產市場開始走穩,明年一季度出現小幅回升。但也隻是小幅反彈,而不是趨勢性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