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好产廣州車展開幕期間,品让品牌新浪汽車記者與其他媒體記者一同與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的更自領導進行了一次麵對麵的深入交流,針對不同領域的信广問題,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州车展访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勇、谈广廣汽研究院智能網聯中心副主任梁偉強分別進行了詳細的汽埃解答,以下為采訪實錄:
Q:古總好,安实去年這個時間宣布獨立到現在已經一年了,好产我想請您回顧一下這一年來廣汽埃安這個品牌發生的品让品牌變化,另外我們也很關注後續的更自發展,廣汽埃安還將在哪些方麵持續發力?信广
A(古惠南):談到品牌,大家知道,州车展访去年埃安宣布品牌獨立的谈广時候,當天股票還漲停了,汽埃說明大家對於埃安這個品牌獨立還是寄予厚望的,A股整個汽車板塊都不怎麽好,但是廣汽集團中午之後也是紅的,說明資本市場對我們還是寄予厚望。我們一年以來最大的變化,一是做了全領域的變革,包括研發、智造、產業鏈、營銷服務和組織文化。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首先是組織文化,主機廠的組織體係進行了混改啟動,這是體製機製最大的變化,從有限公司馬上要進入股份公司,這個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了推進混改,我們與研究院進行了人員和研發業務的重組。廣汽研究院的三電研發團隊將近600號人,以及部分的專利技術、研發中心也轉到了廣汽埃安。
第二個事情,我們還進行了機構的改革,以前公司的組織體係是按總經理、副總經理,下麵是部長、科長、係長。現在沒有科長及以下的幹部了,都變成項目管理製了,沒有行政職務。有經理,但是不會有科長。我們還實行三級審批製度,與數字化水平提高結合起來,整個工作協同效率提升了90%。這個提升讓人感覺不可想象是吧?我們的組織體係改革效率非常高。
還有就是營銷服務的變革,在肖總的帶領下,這幾年營銷部門也做了很多變革。大家知道我是一直搞技術的,不太懂銷售,但是我知道肖總他們這幾年創新了很多東西,包括線上+線上、直營+經銷、車城+商超,還準備搞合營,另外還有一口價、低庫存、高周轉的改革。所以埃安在銷售體製的改革,我們還是引領著行業的。大家一般都會想到直營,直營不算特別超前,但現在有很多新勢力也在開始做商超,因為單靠直營很難打開市場,我跟手機廠交流過,以前手機廠做直營,慢慢也做不下去。我們是直營+合營+經銷,全新的模式。產品端的變革更大,今年我們推出了升級版的AION(配置|詢價)SPlus,AIONVPlus,今天車展亮相了AIONLXPlus,AIONY(配置|詢價)也馬上要做這方麵的提升,很快就會發布。埃安在技術升級迭代這塊,應該說過去一年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從EV到ICV都做了產品端的全麵升級,這裏做貢獻最多的就是梁主任他們,待會大家可以多問他關於ICV的技術。
產業鏈去年也遇到一些困難,第一是芯片的問題,第二個就是成本的問題。因為原材料價格,還有限電的問題,困擾了很多,不然我們今年銷量應該可以做得更多。現在從整體的銷量來看,訂單量非常好,保持在23000以上,如果放開的話,可能還不止,但是滿足度隻有百分之五六十。我就簡單報告一下我們過去品牌方麵的提升。
接下來我們還會再做一些改革,我們也在探討。更詳細的東西,大家要了解的時候,可以多問一下肖總、梁主任他們。謝謝!
Q:肖總好,今天的AIONLXPlus,出現了很多讓人記憶深刻的數字,純電續航1000公裏,百公裏加速2.9秒,還有NDA城市領航輔助駕駛,這些科技的價值,很多消費者感覺是很驚豔的,但是怎麽挖掘它的魅力,比如在哪些場景可以應用到,消費者可能沒有想好,接下來有什麽舉措可以深挖這些科技的魅力?第二就是這款車什麽時候上市,價格可以透露一下嗎?
A(肖勇):應該說剛才古總的發言裏已經介紹了,今年AION係列的產品,除了AIONY是全新發布之外,基本上S、V、LX都是做了一個Plus的升級,埃安的Plus是真金白銀的。比較自信地說,我們的Plus是當之無愧的Plus。我們前麵AIONVPlus、AIONS(配置|詢價)Plus,給大家都是煥然一新的感覺,我相信各位媒體老師都有這種感覺,包括市場目前也是非常認可和火爆。
到了AIONLX這款旗艦車型,AIONLXPlus我覺得也可以非常自信地說,也是貨真價實的Plus,全新的升級,主要是體現在EV和ICV方麵,我們都做了一個迭代,很高的迭代,其實剛才周老師自己已經把我們升級的亮點講出來了,但是這裏我還是想講一下,您非常關心場景的問題,和用戶感知的問題。實事求是地說,我們這次Plus的升級都是針對客戶的痛點,關於電動車方麵的,有痛點也有甜點,一方麵解決痛點,一方麵讓甜點更甜,讓大家感受更好。
所以很簡單,在續航裏程方麵,我們應該說是用了廣汽集團的自研電池,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的應用,充一次電可以跑1000公裏,實測的數據是1008公裏,基本上可以說市內通勤用的話,如果每天都是在30公裏左右,電動汽車就進入了月充時代。我們的燃油車是幾乎每周都要加油的,現在想想如果一個電動車進入月充時代,基本上可以說是告別了新能源汽車對純電續航裏程的進一步競爭,對燃油車來說都是顛覆性的革命。
另外就是加速性問題,我們經常都說,進入4秒以內就是超跑,就是百萬級超跑,之前的AIONLX是3.9秒,這一次在EV上也是做到了極致,高性能兩檔雙電機“四合一”集成電驅的應用,讓AIONLXPlus的百公裏加速進入2.9秒,這都是用戶可感知的魅力,至於在外觀、內飾方麵的升級煥新。
外觀方麵,大家可以看到變得更加時尚和科技,一眼看過去就是純電動的SUV,這次最大的變化是在內飾方麵,歡迎各位媒體老師有空的時候去我們展台看一下我們推出的版本,檔次感應該說是非常強的,絕對是30萬到40萬售價之間的品牌中,百萬豪車級的水準。我可以給大家透露一下,我們內飾對標的就是賓利這個級別。
所以客戶的價值感和體驗感在哪裏?就是在這裏,操控的魅力,焦慮的解決,甜點的解決,另外在ICV方麵,我重點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強調一下,這款SUV的黑科技非常強大,當然具體大家感興趣的話,梁主任還可以介紹更多。我們在NDA方麵,也就是智能駕駛方麵做了一個很大的提升,我們基本上可以說是代表了目前整個行業最先進的水平,這個我們都可以講,為什麽?因為從激光雷達就可以看到,第一代激光雷達才剛量產的時候,我們的第二代已經投入了,這裏指的是行業裏麵。我們LX直接投入的就是第二代智能可變焦激光雷達,在整車上布置了三個第二代激光雷達,第二代肯定比第一代好,具體好在哪裏,我就不在這裏展開了。另外的話,就是我們的超視距召喚泊車,還有智能座艙都是做了全麵的升級。
最後我想概括一下,供各位媒體老師參考,AIONLXPlus基本上可以說是續航裏程競爭的終結者,基本上到這就結束了,我們認為就沒必要搞比1000公裏更長的,但是在ICV方麵,AIONLXPlus代表的是高階智能駕駛的新起點。甚至可以這樣講,如果達不到我們這個水平的化,就不要說你是智能汽車了。我覺得AIONLXPlus這個自信還是要有的。
Q:古總好,10月29日,廣汽發布公告說,廣汽埃安將自建電池試製線的消息,古總也說過,我們的自主電芯生產線明年年底建成,請問古總,廣汽埃安在電池電芯的自產自研方麵有什麽積累,技術達到什麽水平,未來有怎麽樣的計劃,會自產自研電池電芯嗎?這樣的電池電芯技術是否會對外銷售,謝謝!
A(古惠南):關於自研電池,談一下關於未來對核心科技的占領,我們的想法是,第一,我們會堅持對外的合作,但是更重要的一條路是合作+自研的雙軌並行。不管是EV還是ICV,堅持自主可控的研發和產業化,就是核心科技包括三電,包括ICV相關的,廣汽研究院推出的電子電氣架構,相關的產業都會自主可控,但是也會對外合作,兩條路並行走。
再回到電芯,電芯肯定是核心技術,需要自主可控的最重要的部分,廣汽研究院已經在5、6年前就開始研究電芯了,混改之後,相應的技術會轉移到埃安。我們現在正在建相關的電池線,爭取明年底建成,就在埃安工廠這裏,我們原來在那裏有一塊空地。明年就可以量產,初期產能會比較小,因為地不夠大,但是我們同步會在廠外再重新找地方建設,那個廠相比我們現在汽車工廠內的廠,會晚1-2年。到2025年的時候,我們希望能埃安電池、電芯領域,有一定比例的自給自足。
我們有什麽相應的技術?首先現在大家在AIONLXPlus上看到的是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整包能量密度達到205Wh/kg以上,實現144.4kWh超大電池電量,能夠實現性能的提升。大家知道車有性能車也有實用的車,運營車輛要的是耐用,裏程不一定那麽長,但是很多用戶需要性能,加速的性能,續航的性能,要不同的車。目前量產的電芯主要是滿足高端性能上需要的電池,這個是已經可以實現量產的,同時我們現在研究院的工程師已經儲備了相應的,包括市場上的磷酸鐵鋰、三元鋰電池相應的技術也做好了儲備,以及半固態電池也儲備好了,接下來陸陸續續要做的工作就是不斷迭代和加快產業化的提升,大概說這些,謝謝!
Q:梁主任好,因為今天車展我們也看到很多關於電子電氣架構的討論,看到廣汽的星靈架構已經提出來了,從技術上來考慮的話,它的領先性在哪裏,還有一個問題,跟開發難度相關的,帶給用戶感知的地方在哪裏,然後給埃安帶來的技術壁壘在哪裏?
A(梁偉強):感謝這位老師的提問,廣汽的新能源架構從2019年就開始研發,廣汽星靈電子電氣架構應該是從最早的第一款車型就開始自主研發,從1.0到2.0到現在的3.0,我們把它命名為星靈架構。其實我們做架構的一個升級,完全是從市場需求出發,因為隨著大數據、高帶寬、5G通訊的到來,人們對汽車的要求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汽車本身的形態包括形式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所以我們推出了星靈架構。這個架構是可以讓我們的汽車實現持續增值的平台,我們整個車采用SOA服務化設計,未來我們會推出一係列技術的子品牌。比如說從技術語言來說,一個開發平台,意味著我們的汽車未來是可持續的定義,能做到我們的功能和服務能隨著用戶做不斷的開發。以前我們開發一個功能,可能以月為單位更新到車上,但是在星靈架構的支撐下,我們從月變成以秒為單位,形成這個功能的快速迭代,所以大家都說快速迭代。
什麽叫做“快速”呢,以後以秒為單位做一個快速的迭代。而且我們以前做汽車設計和定義時,有一種說法叫做“萬物可定義,一切可編程”,在實現汽車的開發之外,我們肯定能開發相關的配套。我們認為應該是是做安全可靠的接口,給到第三方,包括我們的車主和創客,通過它構建出一個可共享開發的生態圈。
剛才你提到的還有一個難度的問題,這個問題挺好的,因為電子電氣架構架構是一個非常龐大和複雜的工程,大到可以到一個企業的文化,比如說組織架構,我們根據星靈架構開發,把研究院,特別是包括其它的中心和部門的組織架構,按照新架構,從開發模式,到開發者職能的變更,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大到組織架構,小到開發流程,包括一個產品認證體係都是一個全新的流程和體係。這一塊,我們已經早就完成了,而且已經按照這個方向在開發。
還有一個就是,電子電氣架構的開發涉及到方方麵麵,比如說功能的重新劃分,先進的通信技術,信息的安全,大數據如何集成,涉及到非常多新的規劃,這些都取決於原來整車廠有沒有非常深厚的功底和積累。如果積累不夠深的話,很難在這個基礎上開發出適合這個車企的架構。所以沒有一個標準化的東西可以參考,那麽與此同時帶來一個問題,我們整車廠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做開發。因為它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我們很多的技術,在處於探索和實踐和開發並行的過程中,所以總的來說,因為我們看過,全球在架構這塊的開發,在國內外我們現在的星靈架構應該走在全球的最前列。
Q: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走向成熟,新的電動車的高端品牌也在不斷呈現,前一陣聽您提過,埃安和華為合作推出一款豪華車,會以怎樣的形式呈現,有沒有一個時間預期?
A(古惠南):新能源車現在逐步走向成熟,但是步伐還在加快,這個成熟不代表已經進入了平台化,其實還在不斷地爬坡,這個山頂在哪裏,還看不到,一山過了還有一山。還有就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科技、資本再加上市場政策的驅動到現在為止沒有停止,各個國家的競爭在加劇,新能源汽車還沒有進入到全球化。關於電動車的高端化,埃安也在走同樣的路。我想品牌高端化並不等於高價格,我們也可一台車可以賣200萬,但是做不下去不能持續,也沒什麽用。縱觀汽車的曆史,豪華品牌的曆史就是被收購的曆史,我們不想走這樣的路,因為往往活不了。獨立的豪華品牌在市場很繁華的時候是很好的,但是如果遇到門檻、經濟不太好,或者到困難期的時候,一下就垮下去了。我們怎麽走呢?還是要打造有中端、高端的車係,但是我們會在高端車係裏打造新的係列,同時包括現在正在策劃的換標,推出新的標識、新的車係。
關於跟華為合作的問題,因為我們跟華為合作,僅僅是利用華為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優勢。作為一家IT公司,華為有他的優勢,我們會在這個領域跟他有相應的合作,但是更重要的是,廣汽走的自主這條路,到2023年,我們搭載華為技術的車也會投放市場,但是大部分還是搭載我們自主研發技術的車,合作與自研雙軌並行。
Q:我們看到今年埃安的銷量保持高速的增長,全麵升級的三款車,AIONY上市半年,實現了月銷過萬的勢頭,我本人也貢獻了其中一輛,請問肖總,在您的角度來看,埃安打造爆款的秘訣是什麽?
A(肖勇):我想說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大家現在看到廣汽埃安的爆款,古總帶著我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有這樣的結果。這樣的問題,問一個負責銷售的領導無外乎從產品力,營銷力,品牌力,可能還有加一點其它的“力”,今天我的回答雖然也是這個套路。
但是我想說的是什麽呢,在這三個力上,可能玩出了跟別人不一樣的感覺或者是采取了不一樣的做法,我跟各位媒體老師分享一下。首先還是要講產品,廣汽埃安的品牌核心價值是什麽?給客戶帶來的就是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包括產品和服務,我們的企業願景就是,能夠生產並且發展壯大下去,給客戶帶來不一樣的感覺,指得就是就是先人一步的科技。但是大家都說,做科技的產品,可能想法真的不一樣,你想想,什麽叫做先人一步,就是全世界的新能源車,當時主流都在做油改電的時候,隻有廣汽埃安和特斯拉做純電平台,除了產品力、營銷力、品牌力這三個維度,還有就是責任和眼光的問題。為什麽我們的產品力比別人有競爭力?平台很重要。做純電專屬平台是需要冒險和勇氣的,成本很高,“油改電”相對容易得多,不行還可以退回去做燃油車,不至於有損失,但是純電平台如果不行就沒有退路了。有一句很火的話叫“沒有退路,才是唯一道路”,當別人在做油改電的時候,我們就要做純電專屬平台,別人做純電專屬平台的時候,我已經是第二代了,我們現在已經是2.0時代了,所以要保持先人一步。
再說一點,很多車企在一款產品在熱銷的時候,盡量把最大的價值榨幹,先不要出新款,最好熱銷兩年再出。大家都知道我們最熱銷的車型有AIONSPlus、AIONVPlus和AIONY,反而AIONY是最先推出年款的,AIONY是今年4月份上市的,但是11月份就宣布2022款上市了,為什麽呢?我是要把我們最新的科技發展的成果,不管是EV技術還是ICV技術,技術迭代的成果,要讓我們的客戶先人一步享受科技迭代的魅力。
很多時候傳統的思維,這款產品熱銷而且市場沒有出現頹勢,是供不應求的,你在APP上訂車真的要等三個月,說明我們真的是迭代思維在產品上體現了,越是暢銷的產品,越是要把新的技術、科技的紅利體現出來,讓客戶享受到,這種打造產品力的思維是不一樣的。我就不展開了,我就是想說,都說產品力要領先,怎麽領先呢?就是大家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我就敢幹,隻要是對客戶有利的事情就要做,不要因為好賣就不去做了,等等再說,沒有這個概念。
第二個就是營銷力,很多專家都在,都認為自己是營銷專家,我們就不班門弄斧了,但是我們想說我們做了很多的變革。不要以為營銷變革就覺得好像4S店都要死了,直銷代表未來,我不這麽認為,真不這麽認為,我到現在依然堅持,未來十年的營銷模式還沒有定論,現在有人下結論說有一種模式能夠解決未來所有的生態問題,我認為是胡扯,再觀察三五年我覺得都不為過,4S店的模式是有過時的地方,但是也有可取的地方。
還有就是古總已經介紹了,我們的營銷就是三個結合,線上+線下的結合,車城+商超的結合,直營+經銷的結合,我們不拒絕直營,但是我們也不會全部轉向直營,沒必要,我們強大的資源正好是直營不能擁有的。直營我不拒絕,但是也不要把直營神話。我們現在也在做直營,正佳廣場就有一個廣汽埃安的品牌直營店,開業後效果很好。但是說難聽點,在廣州做直營可以,到韶關試試看,到韶關的縣城試試看,在那裏做直營有必要嗎,你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所以我們的方式是直營+經銷的雙軌模式,看看再說,不急著下結論,有時候我們很激進,有時候我們還是比較慎重的,實事求是地說,不要輕易下結論。另外我們今年最大的改革就是,全麵的APP化,就是所有的產品執行一口價,在APP上麵下訂,這也是今年營銷改革最重要的表現,或者說最重要的一項舉措,包括我們最後實現的低庫存、高周轉,也是營銷方麵的改革。
所以說現在的經銷,就是和經銷商之間也是改變了合作關係,以前是一種批發商代理的關係,現在和經銷商真的是合作夥伴的關係,大家有空有興趣的話,再詳細展開,什麽叫從代理轉為合作夥伴的關係,有時間再跟大家講。
最後就是品牌力的問題,埃安已經樹立了科技品牌形象,先進,新潮,好玩,高品質,我相信這個東西對埃安都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接下來我們在這條道路上,會堅持的,繼續地走下去。除了品牌高端化,還有一種模式是什麽呢?大家都在說年輕,說潮流,真正做的時候,從骨子裏把年輕人當朋友,跟他們打交道,可能我們要采取很多突破的舉措,很多說要做,但是落地的時候有很多這樣那樣的東西不願意做,但是廣汽埃安還是很自豪地說,我們做到了。我們真正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新玩法,包括脫口秀,包括和開心麻花合作,包括潮玩產品、電競,還有美妝品牌,你們看一下,我們真的是這樣幹的,所以我說我們的維度還是這些維度,但是我們的玩法真的不一樣,謝謝!
Q:關於混改的問題,第一個想問一下混改到什麽程度,然後股市很紅,我們想具體聊一下,有沒有確定的戰略投資者,混改有什麽特點,為什麽在這個時間上進行混改,因為我想從一個擁有埃安產品的人,到直接以後可以成為你們的投資參與者的角色,想深入參與你們,想問一下混改的情況,謝謝!
A(古惠南):混改這個話題,簡單一點,因為有一些涉及到集團的,集團是A+H股的上市公司。我想說一下我們為什麽會在這個時候混改,現在新能源車的發展,主要受到政策的影響,實際上是政策在引導這個行業進步,如果國家政策鼓勵的是混合動力HEV,今天就沒有純電的天下了。還有一個勢力是資本,資本有很大的影響力,當股票漲的時候,會讓上億的人知道有你這麽一個品牌,單靠宣傳很難做到這一點。當然,能進入資本市場也是一種實力的體現,可以為品牌增添很大的傳播聲量。第三是科技的進步,需要有人才,這個行業還是要靠人才,需要組織的保障。對員工來說,現在埃安員工馬上可以持股了,積極性會大大提升。
Q:今天古總說了,廣汽埃安要打造廣汽首個零碳排放工廠,碳中和是全球的話題,中美都在談,企業可能更多的是社會責任方麵的,想問一下古總廣汽埃安怎麽完成這個目標,有沒有具體的措施?
A(古惠南):關於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話題,這個話題本身就很複雜的,怎麽綜合,綜合到哪裏,這個價值鏈應該怎麽算,這個峰應該是怎麽樣的峰。其實有的企業怎麽說呢,2030年碳達峰,是不是最近要多做一點,讓那個峰做起來先,有人有不同的意見,怎麽是峰,怎麽做峰,怎麽綜合,其實一兩句話說不清楚。不要管那麽遠,先管眼下,這個事業本身就是為雙碳做貢獻的行業,爭取2023年做到零碳工廠,怎麽做呢?我現在已經有光伏,有儲能,我已經可以滿足15%的用電,這個是清潔電,我準備進一步擴大太陽能和儲能,增加到30%。其次接下來會引入核能、風能、水能,一定要有清潔能源,因為我現在可以跟相關的公司直接簽合同,如果一定要進來,成本會高一點,但是也高不了多少,我們來做這個事情。
另外一個就是,還剩下一部分,比如說少量的天然氣,煮飯也可以改成用電,那部分的我可以通過參與植樹造林,有一部分是直接減,還有一部分是轉,就是通過別的地方,植樹造林轉換,碳中和有一條就是要把碳聚集,有樹林就可以聚碳。那麽我到2023年就可以做到零碳,如果我們能做,廣東省已經把我們公司作為零碳工廠的標杆企業,會協助我們做。有沒有政策支持不知道,但是會先看,我們第一步就是零碳工廠,所以接下來很多碳達峰、碳中和的動作逐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