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周刊

前沿周刊

綠色出行成為新趨勢

时间:2025-04-20 11:22:24分类:娛樂

東南網4月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劉彥玫)近年來,厦门修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月薪快速發展,綠色出行成為新趨勢。上万然而,仍难新能源汽車維修行業卻麵臨著技術工人短缺的招新棘手問題,特別是厦门修人在核心技術——“三電”(電池、電機、月薪電控)維修領域,上万專業技術人員的仍难缺口巨大。

廈門也麵臨同樣的招新問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厦门修人廈門新能源汽車的月薪市場份額已超過60%,但擁有新能源車維修資質的上万廠商僅有十來家,維修技術人員不足500人。仍难有業者感歎,招新盡管新能源汽車維修人員的薪資待遇普遍過萬元,還是難招人。

傳統的油車維修廠

想轉型也很難

“新能源汽車的維修頻率遠低於傳統油車,一般每半年到一年才需要維修一次,因此,許多傳統修理廠對投資新能源車維修設備和招聘相應技術人員的熱情並不高。”廈門汽修協會會長林慶芳表示,此外,新能源車維修所需技術門檻較高,特別是三電係統的維修,導致這些維修廠很難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一些傳統的油車維修廠雖然有意向轉型,但高昂的設備投入和場地改造費用卻讓他們望而卻步,除非能夠確保足夠的客戶需求,否則業者不願意承擔這一成本。”林慶芳坦言,傳統的汽車維修廠正在麵臨轉型的困難。

合格的新能源車維修工

成搶手“香餑餑”

在廈門,真正專注於新能源汽車維修的廠商屈指可數,許多維修工作仍集中在大品牌的4S店或一些早期入局的維修商手中,但麵對快速迭代的技術要求,尤其是“三電”係統維修時,合適的技術工人仍是鳳毛麟角。“目前,新能源維修技師的招聘麵臨很大的挑戰。我們的技師大多來自傳統油車維修行業,轉型培訓周期大約需要兩年,且技術難度較高,要求技術人員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廈門盛德華泰汽車維修公司負責人高哲清告訴記者,盡管新能源汽車維修工人的薪資待遇普遍過萬元,相比傳統油車維修工高出30%-40%,但由於行業的特殊性,技術工人的流動性依然很大,許多企業不得不通過定期從技術學校輸送實習生來彌補這一短缺。

在高哲清看來,僅憑學校的理論教育遠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行業協會與企業應舉辦針對性的培訓班,加強實操訓練,來彌補人才緊缺的問題。

新能源汽修企業人才

培養成本高昂

“從學校招來的10名員工,真正能留下來的不到3名。而且培養兩三年的技術人才,一旦遇到被競爭對手挖角,企業的投入就成了白費。”高哲清無奈地說。

廈門動感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林建鋒也表示,自公司2017年成立以來,隨著維修量的持續增長,人才的招聘與儲備始終是企業發展的瓶頸。特別是在高級技術經理和技術總監崗位的招聘上,企業麵臨更為嚴峻的挑戰。這些崗位不僅要求候選人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還需具備深厚的專業技術能力,因而這類稀缺人才成為各大企業爭相搶奪的對象。

不少廠商也提到,新能源車的維修技術涉及電池、電機和電控等高端技術,要求維修人員具備較強的判斷能力和專業技能,而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能源車維修人員,需要考取多項證書,低壓電工證是最基本的,而涉及“三電”維修的工人還需要經過不同廠家的內部培訓認證,企業在人才培養上的花費占到成本的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