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周刊

前沿周刊

源车剛剛過去的渗透11月

时间:2025-04-20 16:00:52分类:熱點

  文巫樂定 

  風口上的新能芯片新能源汽車,依然非常搶手。源车

  剛剛過去的渗透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又賣爆了。率超12月8日盤後,不再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软肋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42.9萬輛,新能芯片環比增長17.9%,源车同比增長131.7%。渗透更關鍵的率超指標是,11月的不再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達到20.8%。

  與此同時,软肋乘聯會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汽車芯片供給的新能芯片至暗時刻已經過去,原預計芯片供給改善促使生產回升到去年11月水平,源车可實際環比增長14%。渗透這超出了市場預期,意味著,製約汽車生產的最大的軟肋:缺芯,正在改善。

  新能源車銷量旺盛的背後,上遊鋰電池的供給似乎不太樂觀。12月8日,2500億市值的小鵬汽車有關人士表示,受疫情影響,行業麵臨著磷酸鐵鋰電池供給的極度緊張,給小鵬P7(配置|詢價)480E/N車型的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造成了480車型訂單無法在下定時的預計交付周期內及時交付。

  新能源汽車又爆賣

  果然賣爆!新能源車的銷量,再度驚豔市場。

  12月8日,乘聯會披露的數據顯示,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42.9萬輛,環比增長17.9%,同比增長131.7%;1-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280.7萬輛,同比增長190.2%。1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7.8萬輛,同比增長122.3%,環比增長19.8%;1-11月新能源車零售251.4萬輛,同比增長178.3%。

  這是新能源車經曆了10月的環比下滑之後,再度迎來了環比增長,並創出年內單月新高,意味著,在補貼逐漸退出的背景下,新能源車的市場需求仍在迅速釋放。

  同時,11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升至14家,分別為比亞迪90546輛、特斯拉中國52859輛、上汽通用五菱50141輛、長城汽車16136輛、小鵬汽車15613輛、廣汽埃安15035輛、奇瑞汽車14482輛、理想汽車13485輛、吉利汽車13090輛、上汽乘用車12225輛、上汽大眾11986輛、蔚來汽車10878輛、一汽大眾10705輛、合眾汽車10013輛。

  其實,新能源車的11月銷量是逆勢爆發,總體來看,11月中國乘用車市場表現並不理想,零售量為181.6萬輛,同比下降12.7%,相較2019年11月下降6%,環比增長6%。可見,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形成強烈差異化的特征,實現對燃油車市場的替代效應,並拉動車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

  此消彼長之下,中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繼續上升。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達到20.8%,再次超過20%大關。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37.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9.4%,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6%。1-11月的滲透率為13.9%,今年全年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突破15%,相比起2020年全年5.8%的滲透率,明顯增長。

  乘聯會表示,實際上,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線性上升,未來要持續大幅提升是有一定難度的,判斷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應該能突破20%。此前,中金公司也預計,2022年全球主流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10%臨界點,將進入S型增長曲線的陡峭階段。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能夠如此快速的增長的部分原因是,今年汽車市場的芯片產業鏈受到疫情衝擊,導致芯片供給不足,從而影響了整體乘用車的供應。

  汽車芯片的“至暗時刻”過去

  乘聯會發布的最新報告中的一句話,引發了市場關注。其中明確表示:“三季度汽車芯片供給的至暗時刻已經走過,原預計芯片供給改善促使生產回升到去年11月水平,可實際環比增長14%”,這明顯超出了市場預期,意味著,製約汽車生產的最大的軟肋:缺芯,正在改善。

  2021年,或許是汽車行業最無奈的一年,一邊是旺盛的需求,而另一邊卻是半導體、芯片等關鍵材料持續緊缺。由於疫情席卷全球,導致很多國家的汽車生產時遇到了問題,而且“芯荒”和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影響巨大。

  芯片市場屢屢上演搶購芯片,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亂象,一度造成部分汽車芯片價格持續上漲,有的上漲3-10倍,個別上漲達30-40倍,而且長期缺貨。

  以至於汽車行業出現了產量、銷量、庫存量同時下降的“三量同降”格局,且持續了半年,這是過去十年內首次出現的情況。今年9月,谘詢公司Alixpartners發布預測稱,預計持續的半導體芯片短缺將使今年全球汽車製造商的汽車產量將減少770萬輛,總營收的損失達2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億元)。

  自三季度以來,汽車行業缺芯的格局正在緩解,而乘聯會的最新定調,也進一步緩解了汽車市場的恐慌情緒。可以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汽車廠商的產量將進一步增長,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勢頭或將繼續保持。

  這背後是,全球芯片產業鏈的恢複,以及芯片產能的迅速擴張。IDCResearch的一份報告稱,隨著“2022年底前開始進行更大規模的產能擴張”,2023年芯片甚至有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麵。

  其中,包括台積電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的一個新的超級工廠,以及三星電子宣布在德克薩斯州投資170億美元的工廠,計劃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生產。

  中國也在瘋狂擴張,芯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分別在北京、深圳和上海建造了3個28納米晶圓廠。一旦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實現量產,每月24萬片12英寸晶片的總產能將幾乎是目前產量的2倍。

  一位深圳的芯片業內人士分析稱,芯片緊張的供應鏈狀況已經得到緩解,為了的風險在於,當新晶圓廠投產時,產能將超過需求,同時終端用戶的需求正在放緩,但這還沒有傳達給晶圓代工廠,芯片產能過剩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見到。

  小鵬汽車放出關鍵信號

  回到市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再度暴漲,預示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景氣度仍在,且芯片緊缺格局緩解後,新能源汽車的產量也將恢複增長,大概率將帶動上遊的動力電池、鋰資源、汽配等細分賽道。

  12月8日,A股的鹽湖提鋰板塊強勢反彈,科達製造漲停,鹽湖股份、天齊鋰業、東華科技、藍曉科技、西藏城投、贛鋒鋰業等跟隨走高。而新能源產業鏈的龍頭——寧德時代,盡管接連遭遇了外資的拋售,但股價仍處於曆史高位,在新能源滲透率持續走高的背景下,未來的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

  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暴增,對上遊鋰電池的需求非常旺盛,甚至出現了緊缺的局麵。12月8日,小鵬汽車有關人士對媒體表示,受疫情影響,行業麵臨著磷酸鐵鋰電池供給的極度緊張,給小鵬P7480E/N車型的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造成了480車型訂單無法在下定時的預計交付周期內及時交付。

  小鵬汽車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小鵬P7480E/N車型新訂單的預計交付周期平均為15周至17周,小鵬汽車會加緊和各級供應鏈的信息溝通,最大限度地提高排產計劃的精度,以期給到客戶更為準確的預計交付周期。

  小鵬汽車緊急回應的背景是,近日網上流傳一份《小鵬汽車P7480公裏續航預定車主對小鵬汽車拒不交付車輛的聯合聲明》,其中指責小鵬汽車對市場車輛預定訂單進行區別對待,P7670公裏續航版本訂單全力安排生產供應配車,480版本訂單凍結不予配車。

  從小鵬汽車的回應可以看出,交付難主要受製於磷酸鐵鋰電池的供給緊張,這或許會讓市場重新重視鋰電池產業鏈的景氣度,之前經曆了一波調整之後,不排除再度受到資金追捧的可能。

  另一條熱門賽道:半導體的未來確定性則出現了些許的搖擺,乘聯會的定調,或許會讓部分市場投資者開始擔憂半導體行業再次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麵。

  眾所周知,半導體行業一直都具有很強的周期性,每4到6年就會經曆一個從高峰到低穀的周期。在需求旺盛的時期會出現好轉,這反過來又導致供應短缺,導致價格上漲和收入增長。

  回顧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產能緊缺致芯片價格提升,同時伴隨著國產化率提升,半導體產業鏈的公司均維持了較高的收入及盈利增速。

  展望2022年,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在產能迅速擴張的背景下,半導體的細分行業景氣度將出現分化,部分芯片價格或將出現下降的趨勢,和消費類下遊相關性較高的細分行業增長的壓力較大,估值環比進一步擴張的難度較大,而與新能源相關的芯片需求仍相對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