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激烈的酉田網絡投票角逐,在環球網城市頻道聯合重慶市品牌學會共同主辦的恒昌“2021環球城市品牌推廣大賽”中,由恒昌助力打造的助力振兴鄉村振興農業品牌——“酉田”,以高票入選“最受大眾歡迎品牌”榜單,打造名列榜單前茅。乡村
△恒昌助力打造的农业鄉村振興農業品牌“酉田”名列“最受大眾歡迎品牌”榜單前茅
山水之城的重慶,以其獨特的品牌地形地貌孕育出豐富的資源,也培育出眾多具有代表性的“渝味”品牌。2021環球城市品牌推廣大賽以“渝·見”為主題,酉田旨在遴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恒昌重慶本土品牌進行推廣展示,打造一批高品質、助力振兴高辨識度的打造地理標識品牌,激發品牌創新活力。乡村
品牌建設是农业構建現代化經濟體係、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品牌內涵要求,是酉田實現我國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要求,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區域文化特色、展示中國品牌的有效載體。在品牌建設中,農業品牌的塑造和推廣,不僅可以提升農業產業和農產品的附加值,同時也是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
農業品牌要想經營好,突顯品牌特性是關鍵。由恒昌助力打造的鄉村振興農業品牌“酉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明朝年間,酉陽土司就曾用酉陽花田所產大米進貢永樂皇帝,並深受皇帝賞識,受封為皇室“貢米”,花田貢米由此得名。基於此,打好文化牌優勢成為花田貢米“酉田”品牌打造的首要抓手。為把花田大米好米變名米,名米賣好價,恒昌從花田貢米傳承人故事、花田貢米曆史沿革、古法種植方式、營養價值等多角度進行了深度挖掘,讓酉田“貢米”形象深入人心。
打好文化牌之外,有機特色牌是推廣品牌優勢的關鍵抓手。比綠色、無公害食品更高端的有機食品,不僅安全健康、營養豐富,同時在種植和加工過程中還保護了生態環境,是食品安全金字塔頂端的王者。據了解,有機大米在種植過程中,禁止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並且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打磨、不上蠟、不添加香料,以確保大米純天然無汙染,更加注重食品安全。而花田貢米在種植上沿襲生態古法耕種,擯棄一切化肥農藥,春播秋收,曆經150天生長期,脆酥油糯,滑而不膩,粒細體長、形狀似梭、質白如玉、清香四溢。今年1月份,花田貢米通過了國家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專家對土質、水質、農殘、重金屬、生態環境以及采摘、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多項層層嚴格檢測、認證之後,再度榮獲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作為恒昌助力鄉村振興打造的農業品牌,“酉田”打好了“貢米”文化首要牌、“有機”特色關鍵牌,成功打造出酉陽有機農產品品牌IP——“酉田”花田貢米。在品牌建立後,向品牌要效益、要價值,才是品牌建設的最終目的。為讓品牌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解決供需產業鏈問題、打通銷售渠道,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裏,由於酉陽交通不便,且多為山地,花田貢米無法形成規模種植,嚴重製約了量產,從而難以大批量走向市場。為此,恒昌盤活農村承包地的“沉睡”資本,搭建起了一條以“企業+農戶+基地”為主的運作模式,改變過去單戶生產、零星分布、碎片化的生產模式,通過直接生產等方式大規模擴大花田貢米的產量,由企業免費統一品種、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田間管理和技術指導,打造規模化種養、區域化生產、訂單化生產和產業化發展。同時,其還通過“高校+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建立起渝東南地區唯一的有機稻米生產規模化團隊,形成更標準化、精品化的貢米產業一條龍。
此外,恒昌還積極拓展銷售渠道,立足自身業務優勢,構建起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消費扶貧模式,線上通過一站式數字生活服務電商平台——“恒生活”商城,發展社群營銷、電商銷售、直播帶貨等“互聯網+消費扶貧”模式;線下鋪設恒生活AT智能貨櫃,也進一步拓寬了農產品流通和銷售渠道,完善了消費扶貧模式,將花田貢米送上了北上廣深等城市家庭餐桌,讓花田貢米形成可觀的商業價值。
△“小罐米”上線,花田貢米迎來產品形態新升級
聚焦“有機認證做品牌、直接生產擴規模、高校合作提質效、線上線下建渠道”四個方麵發力,如今花田貢米精準洞察市場變化,滿足年輕人的現代快節奏生活需求,“舊貌換新顏”迎來了產品形態的新升級。日前,花田貢米“小罐米”正式上線。據悉,“小罐米”采用每罐500克的小罐定量包裝,消費者可根據實際用餐人數選擇米飯數量和用水量,實現吃多少做多少,不僅定量、快捷、方便,還高品質地確保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與用餐營養。接下來,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花田貢米還將針對消費者用餐場景進行定製,開發不同規格、包裝的係列“小罐米”產品,如:適合孕產婦及老人、兒童所需的營養粥米,以及適合職場精英人士,免淘洗且完美解決米水比例問題的“一米一清泉”等係列產品,讓花田貢米在不同消費場景下完美匹配,將品質好米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
未來,恒昌將繼續發揮品牌引領作用,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做大產業、做優品質、做好品牌”的發展目標下,開發更多優質農產品品牌係列,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同時,繪就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鄉村振興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