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中国過程中,中國品牌汽車一直頂著“大而不強”的汽车標簽,在很多人的品牌印象中,中國汽車品牌製造的集体机新車就是低質低價的代表,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冲高自主品牌的突围產品都很難衝破15萬元的天花板。
但是中国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追趕,中國汽車品牌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汽车向上攻堅,如今提到中國品牌的品牌高端產品,大家會很快想到蔚來、集体机嵐圖、冲高理想和新紅旗等品牌,突围而領克、中国WEY、汽车星途、品牌極狐等中國汽車品牌也已經被人們熟知。可以看出,不管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似乎都在急於擺脫國產車的“低端”固有形象。中國汽車品牌衝擊高端市場,已經帶來初步成效,未來這波衝高浪潮還會繼續推進。
大浪淘沙,優勝劣汰是亙古不變的規則,自主品牌車企衝高端就像是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不斷向前,他們會在激烈競爭的高端汽車市場站穩腳跟嗎?又將麵臨哪些殘酷的考驗?誰更有機會突圍?
中國品牌再次開啟衝高之路
其實,中國品牌在衝向高端發展的道路上一直沒有停歇,可以說是一波接著一波。如果說領克、WEY、星途是中國車企的第一次衝高,那麽蔚來、新紅旗、嵐圖等就是中國品牌的第二波衝擊高端化的成果(當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衝高次序排列)。而最近長安汽車推出了高端品牌阿維塔,長城汽車的高端品牌沙龍汽車首款轎車也亮相廣州車展,還有上汽飛凡汽車也將衝擊中高端汽車市場。這些品牌來勢洶洶,實力都不容小覷,這一次,可以說中國品牌又一次集中開啟了衝高之路。
隻不過,中國品牌的這一次向高端化進發,也走了不同的發展路線。其中,不少新生品牌還帶著跨界、合力催生的特點,就比如長安汽車的阿維塔。這個汽車新品牌是由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品牌旗下首款車型阿維塔11,定位(高端)情感智能電動汽車,號稱懂你的智慧化身……剛剛於11月15日亮相。據阿維塔宣布,明年二季度阿維塔11將正式發布,零售網絡也將陸續揭幕;明年三季度,阿維塔11將實現首批量產及用戶交付。在更遠的目標上,阿維塔科技也製定了在未來五年中推出四款新車的中期目標。
一直專注造好車的長城汽車在2021年廣州車展,高端品牌沙龍汽車也橫空出世。長城汽車旗下沙龍品牌發布的首款車型命名為機甲龍,新車定位於純電動轎車,搭載4顆激光雷達,采用華為MDC自動駕駛芯片,算力達到400TOPS,CLTC工況標準續航裏程為802公裏,其中全球首批101台限量版零售價為48.8萬元。
從品牌定位來看,沙龍將自身定位為“40萬以上級別中國豪華純電品牌”,因此這或許也意味著機甲龍在未來量產後,售價很有可能為40萬元起。另外據悉沙龍也是一個“氫電雙能”的品牌,也就是說,將來沙龍旗下的車型將有純電動和氫能兩種動力形式。
除了以上兩個重磅新品牌,上汽的智己品牌的進展速度也非常快,智己汽車是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裏巴巴集團共同打造,是國內首個創始輪即達百億量級的汽車科創公司。
在廣州車展發布了首款車型智己L7的內飾設計和智能網聯係統。智己L7內飾整體簡潔大方,充滿科技與豪華感,最大的看點是39英寸巨型雙聯屏成為最大的亮點。另外,智己汽車還正式發布了智己L7智能無界IMOS操作係統的設計理念,打造出全新的智能交互體驗。
另外,上汽集團在推出高端品牌方麵,也動作不斷。除智己汽車外,今年10月底,上汽宣布將R汽車獨立出來,以“飛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身份與上汽集團乘用車分公司平行並存,主打20-40萬元區間的中高端新能源智能化產品。廣州車展上,飛凡汽車旗下的ES33量產車正式命名為飛凡R7,將於2022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此外,嵐圖汽車的首款高端MPV也正式亮相,還有此前吉利推出的高端電動車極氪001等車型,都是自主品牌向高端進發的代表。
除了已經公布向高端進發的新品牌外,還有不少車企的高端品牌也已經在路上了。有消息稱,吉利和百度聯手打造的集度汽車,該品牌的集度SIMUCar已經進入到動態測試階段,集度汽車的新進展,證明著吉利與百度在聯手打造新高端品牌這件事上,是認真且腳踏實地的。另外比亞迪汽車也在籌謀成立高端品牌,據比亞迪高層透露,該高端品牌將於今年第四季度發布,新品牌旗下的首款新車將於明年北京車展亮相,2023年正式上市,價格區間或為50-80萬元。
由此可見,自主品牌車企們正在集中推出各種高端品牌,並且這一次的衝高之路要比上一次更具真材實料,看來此次大手筆的布局高端品牌成為自主品牌集體衝高的共識。
未來已來,衝向高端是車企破局利劍
實際上,“高端”二字一直以來,其實並沒有準確的定義。既可以從價格範疇定義,也可以從品牌逼格來框定範圍。車企們不約而同的推出高端品牌,並不是一時腦熱,而是有著深刻的市場背景。由於汽車市場需求的快速升級,以及中國品牌眾車企衝高端的一波又一波刺激,這也讓車企看到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市場需求在變,誰能抓住行業和消費者痛點,誰就會脫穎而出,2022年將會是這些高端品牌集中展開較量的重要節點。
其實自主品牌衝向高端化已經不是這幾年才有的,已經持續了很多年,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站起,自主品牌仍然沒有放棄,繼續朝著高端汽車市場進發,那麽為什麽自主品牌都要衝向高端?
分析原因之前,我們先看一組數據。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雖然今年受到疫情、缺芯等影響,汽車銷量整體表現不好,但是根據往年的數據來看,豪華車市場份額正在不斷上升,而中低端市場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越來越低。這也就說明豪華車市場的需求依然旺盛,造成這種現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也包括換購需求的增加,可以預見的是,車市消費升級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因此,自主品牌唯有向上,才能適應市場新變化。
如今豪華車市場大部分份額依然被BBA品牌占領,不過紅旗H9、特斯拉ModelY、理想ONE、蔚來ES6等車型的到來,也對BBA造成了不小的衝擊。所以自主品牌也從中看到了機會,品牌向上也是各大車企都十分看重的,當然不僅僅是針對自主品牌,合資品牌也同樣需要向上發展,所以品牌影響力成為提升向上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車企敲開高端化之門的一大利器。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拿長城汽車來說,推出的哈弗H6在國內SUV市場一直都是佼佼者,甚至遠銷國外,也表現出不錯的成績。但是哈弗H6給人們的最深印象就是主打性價比,這款車雖然推出了多款衍生車型,但是仍然很難成為品牌向高端化衝擊的代表。雖然哈弗H係列也推出了比如哈弗H9(配置|詢價)等車型,雖然價格上去了,但是依然不能代表其品牌的高端化,所以在大多數消費者心中,長城哈弗H6、H9仍然是普通的常規車型。
還有長安汽車也是如此,雖然推出的CS75家族很受歡迎,搭載的2.0T+8AT的動力總成甚至超越同級合資產品,但價格卻隻能繼續維持在十餘萬元左右,跟豪華車型就不沾邊。
所以在品牌影響力方麵,國內市場代表車型的哈弗H6、長安CS75等並沒有太大優勢,尤其是高端品牌方麵,在人們的認知中,這些賣的好的車還不如蔚小理高端。其實,國內的這些自主品牌車企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他們並不是造不出好車,而是消費者的先入為主,讓國人的固有印象影響了。
如何突破隻有提升品牌形象,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推出全新高端品牌,這也是眾多車企選擇單獨成立高端品牌的原因,於是衝向高端也成為車企的破局利器。
自主品牌在衝向高端路上越戰越勇
其實,自主品牌車企發展高端產品已經有幾年了,最早涉足的是榮威、傳祺,不過在那個時候,人們對中國製造並不買賬,消費者更喜歡國外品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榮威、傳祺等品牌並不算真正意義的高端,不管是從價格上還是品牌格調上都沒能扛起高端產品的大旗。直到後來長城汽車推出了WEY品牌,吉利汽車推出了領克品牌,才算是自主品牌最早衝擊高端化的汽車品牌,也是相對較為成功的自主品牌。
猶記得長城汽車魏建軍曾表示:自主向上必須突破,這是不容回避的問題,他甚至直言“長城汽車不走高端很快就會死”。我們注意到,魏建軍用上了“突破”二字,之所以這樣強調是因為在吉利成立領克、長城成立WEY之前,自主車企已經有試水者,但是結局均以悲劇收尾。所以我們也看到,有一定技術、渠道、用戶積累的長城和吉利汽車分別成立了WEY和領克,這兩大品牌各自承擔著母公司品牌圖片向上的重任。
如果說之前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是因為沒有趕上好時代,市場表現不好也情有可原。不過,如今自主品牌可以說迎來了突破向上的重要機遇,隨著國潮的興起,國人對中國製造越來越充滿自信,特別是年輕一代,他們不再對國外品牌過渡崇拜,而是將目光投向中國品牌,也就是最近比較火的國潮風。
事實也正是如此,隨著中國在各項技術上的不斷突破,中國製造已經越來越受世界的歡迎。而對汽車行業而言也是難得的機會,借著這股東風,領克品牌和WEY品牌都推出了旗下多款產品,並且上市後也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成績,甚至不少車型可以與合資車一較高下。比如領克03+甚至要提前預定,而WEY推出的摩卡、瑪奇朵等車型也在智能化方麵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從這些角度來看,自主品牌高端化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國品牌車企也該大展拳腳,大幹一場了。
如果說,在燃油車賽道上,自主品牌隻能跟跑,那麽在智能化新能源賽道上,自主品牌已經實現了領跑,特斯拉和造車新勢力這幾年迅速走紅,也是為車企樹立了高端化品牌的新樣本,抓住這次機會的企業很可能就會迅速站起來。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過往的失敗並沒有挫傷自主品牌的銳氣,相反自主品牌在高端化的路上越戰越勇,長安阿維塔、長城沙龍、上汽智己等紛紛入市就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打造高端品牌,不隻局限於“造好車”
如今諸如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等自主傳統車企、蔚小理等新勢力車企和極智嵐阿等國有車企都意欲拿下中高端汽車的高地,未來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數不盡的艱難險阻。
其是我們也注意到,目前各大車企推出的高端產品也是喜憂參半,比如WEY品牌和領克品牌推出的產品已經逐步滲透汽車市場,WEY品牌主打智能化,領克品牌更注重年輕消費者的體驗,二者在各自細分市場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一汽新紅旗由於品牌影響力較高,銷量也屢創新高,也算是取得了初步勝利。
而奇瑞推出的高端品牌星途、北汽極狐目前市場終端表現平平,星途最主要的根源在於產品差異化方麵,與奇瑞旗下車型有高度的重合,所以消費者購買時也會進行對比,於是星途的銷量可想而知。
而極狐的產品實力是有的,和之前的低端油改電產品有著本質的不同。市場低迷最主要原因還是品牌影響力方麵沒做好,畢竟北汽新能源在消費者心中的性價比形象根深蒂固,突然推出一個新的品牌主打高端,市場接受度不高也實屬正常。
所以,一個企業做高端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另起爐灶,品牌的獨立,也並不代表著新的高端品牌與過往的徹底割裂。如果說,此前由於大工業生產,汽車產品趨於同質化,那麽今後數字化支撐下的智能化,將使得車企有能力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並由此形成汽車產品差異化的競爭力。其實,品牌高端化極為重要的一個維度就是個性化,個性化也是高端品牌內在精神和文化高級感的必然表達。
有了對高端汽車消費市場的透徹理解,嵐圖、智己、阿維塔等高端品牌的布局也會避開前人踩過的坑,也會少走一些彎路。但是走向高端畢竟需要一個過程,不會在短時間內就能取得顯著成效。
新的品牌要想在高端道路越走越順暢,產品差異化和品牌影響力就是兩個永遠繞不開的話題。對於一個新品牌來說,要想樹立高端形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目前發展情形來看,各車企已經將高端品牌獨立,也是與傳統車型區隔的一個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樹立品牌形象的一個有效路徑。
從本屆廣州車展我們也可以看出,車企打造的高端品牌車型在產品力上都有了更多的亮點,智能化已經成為必備的配置,車上搭載激光雷達已經不稀罕,智能座艙成標配。比如以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為例,該車搭載了鴻蒙OS係統車型,是首款搭載華為高階自動駕駛ADS係統的量產車型。威馬推出的M7也搭載了3顆自主變焦高精超視激光雷達,威馬W7可以做到固定車位、非固定車位的全場景自動泊車,並循序漸進延伸到城市道路、城際高速的高級別自動駕駛輔助功能。
除了備受關注的自動駕駛技術和智慧座艙,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從車輛平台、動力技術、電池技術等方麵發力,展開多維度的競爭。
如此看來,打造高端品牌,汽車企業不能隻局限於“造好車”,提升品牌形象同樣重要,2022年高端汽車品牌之爭也會更加激烈。
總結
如今,高端已經成為自主品牌繞不開的話題,不管成敗與否都必須要盡力一試,參與就有可能突破瓶頸,如果不試就注定會碌碌無為,甚至在未來消費升級大背景下掉隊。當然,打造高端品牌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任何一個成功的高端汽車品牌,從塑造到被大眾認可,都至少經曆了二三十年。因此,對於這些剛剛向高端邁進的自主品牌而言,現在還隻是萬裏長征第一步。
(責編:劉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