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執行分餐製 公筷公勺成“標配”
“五一”假期,标配廈門餐飲企業多種方式保障用餐安全,厦门文明餐桌理念深入人心
市市場監管局監管人員檢查節日餐飲食品安全。严格(市市場監管局 供圖)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 泥 通訊員 黃珊珊 宋天佑)“五一”假期,执行制廈門大部分餐飲門店恢複堂食,分餐不少市民也選擇外出“嚐鮮”。勺成記者日前隨同市場監管人員對部分旅遊景區及周邊餐飲服務單位進行檢查時發現,标配文明餐桌理念在疫情防控期間更深入人心,厦门餐飲企業紛紛通過限製就餐人數、严格顧客隔桌就坐、执行制普及公筷使用、分餐提醒消費者適量點餐或餐後打包等方式,勺成保障“舌尖上的标配安全”,深入推進“光盤行動”。厦门
現場
“分餐製”流行 拉開間隔減少人數
記者在環島路沿線臨家、严格佳麗等餐廳、酒樓門前看到,商家大都在店門口醒目位置放置了“堂食須知”的牌子,寫明堂食注意事項以及“用餐請使用公筷公勺”等相關提示內容。在曾厝垵文創村,一家海鮮自助餐廳還在取餐處放置“勤拿少取、拒絕浪費”的指示牌,提醒顧客適量取餐。
在位於環島路的臨家餐飲,記者注意到,大廳內每張桌子的間隔距離達到了1.5米以上,桌上都放置有“此桌已消毒”的提示牌並備有公筷和公勺;原先可坐12至14人的大包廂,目前也減至六至七人,以確保用餐間隔。餐廳服務員表示,對餐廳提供的公筷公勺,多數消費者會自覺使用,服務員也會鼓勵其配合使用。
餐廳負責人董峰告訴記者,除了日常的消殺、通風,他們還製作公筷公勺作業指導書,根據不同菜品為客人提供不同的公共分餐器皿,按照公司的統一要求嚴格執行“分餐製”,將公筷公勺和“分餐製”作為入職培訓內容。“疫情期間我們減少了‘大盤菜’,對包廂客人更多采用一人一份的‘分餐製’,對大廳的客人,也推出了單人套餐和雙人套餐,確保衛生的同時也減少浪費。”董峰介紹。為響應“光盤行動”,餐廳還會在營業時間內循環播放“節儉惜福”的宣傳片,並在顧客點菜時提醒適量點餐。
“使用公筷公勺,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愛。我們將通過市食安聯加大倡議引導,希望更多餐飲服務單位可以主動提供公筷公勺,讓其成為就餐‘標配’。給自己及他人的健康多一份保障。”市市場監管局餐飲處監管人員表示。
引導
分的是食物 合的是疫情防控之力
“使用公筷公勺一方麵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另一方麵,在外用餐沒有吃完的,大家盡可以放心打包回家,減少浪費的同時,還培養了人們環保節約的良好風尚。”廈門市食品安全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分的是食物,合的是疫情防控之力;距離遠了,但文明卻更進一步。”
據了解,為防止病從口入,倡導更多的人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市食安聯一方麵指導會員單位結合堂食的恢複,落實“公筷公勺”“分餐製”,減少交叉感染,另一方麵通過美團、餓了麽等平台,在網絡訂餐、消費券派發頁麵推出“呼籲以身作則用公筷”公益廣告,對網上點餐的消費者進行引導。
為加強今年“五一”期間食品安全及疫情防控工作,市市場監管局餐飲處會同屬地監管人員,在節日前夕和節日期間,多次組織對環島路、曾厝垵、植物園、翔安沃頭等區域,開展旅遊餐飲食品安全檢查。監管人員針對節日食品消費特點,強化防疫和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引導市民群眾不紮堆、不聚集,選擇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正規餐飲單位就餐;要求餐前洗手消毒,合理保持用餐間距,用餐時,盡量分餐食用,使用公筷公勺;宣傳不購買、加工和食用河豚、織紋螺、野生蘑菇及來曆不明的食品,勿采食野果、野菜、野生蘑菇、野蜂蜜等,防止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