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周四晚間宣布,应对自12月15日起,人民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币升备金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值过7%提高到9%。
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是快央款准指金融機構交存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存款準備金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比率。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行年可以收緊外幣流動性,内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抑製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預期的次上目的。
這是调外今年以來央行第二次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6月15日,汇存央行將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從5%提高到7%。应对今年以前,人民央行很少動用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這一政策工具,币升备金上一次上調還是值过在2007年。
央行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主要還是快央款准應對近期人民幣升值過快的情勢。最近幾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升勢明顯,連續突破重要關口。周四盤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高升至6.3418,續創2018年5月中旬來新高,比7月28日低點6.5102升值約2.7%。截至發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回落至6.37附近。
人民幣走強的同時,美元指數也不示弱。對此,分析師表示,下半年以來,我國出口強勁勢頭不改,導致貿易順差不斷擴大,令外匯市場美元供給相對過剩,從而推動人民幣匯率走強。
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1-10月,銀行結售匯順差196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倍。今年前三季度,衡量結匯意願的結匯率,也就是客戶拿到外匯以後賣給銀行的規模和客戶涉外外匯收入之比是66.9%,這個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個百分點。
另一方麵,人民幣匯率升值過快會侵蝕外貿行業利潤,央行在此時出手亦有穩外貿的考量。央行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要加強預期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指導金融機構基於實需原則和風險中性原則積極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降低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成本,加強自身外匯業務風險管理,維護外匯市場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