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周刊

前沿周刊

生铺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时间:2025-04-20 12:00:24分类:時尚

原標題:跨越4000多公裏 廈門醫生鋪就援疆“救心路”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援疆專家江宏飛醫生(右一)正進行心髒介入手術。救心路

廈門網訊(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劉雲芳)上周末,门医遙遠的生铺西北邊陲——新疆吉木薩爾縣傳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在由廈門援疆專家助力組建的援疆縣人民醫院導管室正式啟用的前一天,一名突發急性心梗的救心路患者緊急入院,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援疆醫生江宏飛迅速帶領醫院團隊,门医在新導管室成功為其施行急診介入手術,生铺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援疆這改寫了以往吉木薩爾縣急性心梗患者需要轉診到200多公裏外的救心路烏魯木齊或昌吉州做急診介入手術的曆史,填補了該縣在急診介入手術領域的门医空白。

提前啟用的生铺導管介入手術室

10月19日傍晚,120急救人員推著一名突發胸痛氣促的援疆患者,裹著寒風衝進了吉木薩爾縣人民醫院的救心路急診大廳。

這名來自甘肅的门医患者,舉家在吉木薩爾縣打工多年。生铺經心電圖檢查明確診斷,患者是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而且已經出現心衰症狀,隨時可能發生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必須立即進行急診介入手術。

“當時我們正準備去吃晚飯,打算晚上來調試第二天要正式啟用的導管室,沒想到突然來了急診患者。”由於縣裏此前沒有做過心髒介入手術,是否手術的決定落在了江宏飛的身上,憑借在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多年的經驗,他沒有遲疑,“患者已經等不起了,我告訴院長,新導管室必須得提前啟用了。”

飯自然是顧不上吃了,江宏飛與團隊成員迅速換上鉛衣,投入與死神的戰鬥。冠脈造影顯示,患者心髒的一條主要大血管即左前降支中段完全堵塞,江宏飛不到一小時就成功為患者置入一枚支架,讓他的心血管重獲通暢,贏了這場與死神的賽跑。

術後,患者胸痛、氣促症狀立即緩解,安然返回病房休養,而他也成了吉木薩爾縣第一例接受急診介入手術的患者。

“廈門特色”心血管急救體係異地生根

“打從我們決定組建導管室開始,我們就盼著廈門援疆專家的到來,多給予我們指導。”對於這第一例“幸運”的患者,吉木薩爾縣人民醫院院長張學勝認為意義重大,“可以說是對我們導管室啟用前的一次檢閱。”

急性心梗往往來勢迅猛,搶救爭分奪秒,需要盡快開通堵塞的心髒血管。由於縣裏此前沒有導管手術室和團隊,人民醫院每年170餘例的急性心梗患者,隻能就近轉運到具備施行急診介入手術的醫院,而最近的醫院也遠在200多公裏以外的烏魯木齊或昌吉州,非常耽誤搶救,而更多的患者連轉運機會都沒有。

“這次能有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的援疆專家來,我們都十分高興。”張學勝院長表示,“與廈門結對子這麽多年,我們了解到廈門在心血管急救領域走在全國的前列,特別是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作為中國胸痛中心區域認證中心和示範中心,有著豐富的救治經驗與高效的救治流程,這對吉木薩爾縣提升心血管病診療水平,尤其是急救水平將有極大助益。”

麵對當地心血管急救幾近空白的迫切形勢,江宏飛一抵達當地,就迅速投入工作。雖然導管室設備已經到位,但要真正運轉起來,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如醫護人員的技術培訓、診療流程的規範等,而醫院在這方麵的基礎還較薄弱。

“幾乎是從零開始。”在張學勝院長領著他看完建設中的導管室後,江宏飛深知責任重大,手把手培訓醫院心內科醫護團隊,規範急性胸痛治療的一係列流程,“要結合當地實際,培養專業的介入人才,讓‘廈門特色’的心血管急救體係在這裏生根發芽,造福群眾。”

給吉木薩爾留下一支能獨立作戰的隊伍

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與廈門遠隔萬水千山,但因對口援建,兩地又近在咫尺。今年8月份,知道援疆醫療隊要進行中期輪換,身為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第二支部書記的江宏飛主動請纓,報名到吉木薩爾縣參加為期一年半的援疆醫療工作。

據了解,從2014年正式獨立建院後,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先後派出10位專家參與對口支援工作。舍家離開妻子兒女,遠赴千裏之外,江宏飛也有很多的不舍和困難,他的二寶才出生9個多月,妻子同樣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家裏隻能托付給老人。他說,“吉木薩爾縣是廈門對口援建的,此前我們醫院已經有幾位黨員來這裏援助過,開了很好的頭。身為支部書記,我更有責任帶頭參與到援疆的工作中。”

如今,江宏飛的援疆生活已過去一個半月有餘,門診、查房、開展業務培訓、組建導管室……每一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當當,“想得最多的,就是怎麽給他們留下一支能自己作戰的隊伍,真正讓更多當地的心血管病患者能得到更及時、更有力的拯救。”

據悉,就在新導管室成立的第三天淩晨3點,江宏飛和當地團隊又成功實施了吉木薩爾縣曆史上第二例急診介入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