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走进電池要住進紅房子!宣教小萌”“這個紙盒應該去藍色家對不對?科普”來自鼓樓區國投茉莉幼兒園的朵朵踮起腳尖戳了戳紅色垃圾桶的“大嘴巴”,3月26日,基地福州市鼓樓區垃圾分類宣教基地迎來一群特殊的娃变訪客,20位萌娃化身“分類體驗官”,身分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麵的类体垃圾垃圾的奇妙旅程,這場以童趣視角設計的验官科普活動,在幼小的探秘心田播撒綠色希望。
“一張報紙的妙旅降解時間需要1.5個月,一雙運動鞋需要50年,走进而玻璃製品甚至需要4000年!宣教小萌但是科普垃圾分類卻可以讓它們直接資源循環利用。”在宣教基地展廳,基地環保講師通過一個簡單的娃变小問題,引導小朋友進入垃圾分類的世界,環保講師借助文字、展示品向孩子們介紹了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情況,全方位普及了垃圾分類知識,這些新奇的知識,瞬間點燃了小朋友們的興趣。在互動遊戲區,小朋友們觀看了垃圾分類動畫宣傳視頻,隨後一場“垃圾比賽”引爆歡呼,孩子們全神貫注,小腦袋飛速運轉,小手忙個不停,認真地看著屏幕上的內容,愉快地玩著垃圾分類遊戲,“玻璃製品屬於可回收物,剩菜、剩飯屬於廚餘垃圾”,隻見電子屏立刻彈出100分,孩子們擊掌慶祝,臉蛋笑成了紅蘋果。
另一邊,環保袋繪製、植物拓印、落葉貼畫等“創意環保·綠色生活”宣傳也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隻見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起畫筆,開始塗塗畫畫,瞧!在小班孩子們靈巧的小手下,一幅幅栩栩如生、形狀各異的敲印畫躍然而上。“沒想到這些平時被我們丟棄的東西,竟然可以通過我們自己的雙手,變成這麽漂亮的藝術品,很好玩,也非常新奇。”現場小朋友對著自己的拓染作品稚嫩地說道。現場誌願者還通過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針對大件垃圾的處理問題,詳細講解了大件垃圾投放的流程和注意事項,讓轄區居民們對垃圾分類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入地了解。
據悉,福州市鼓樓區垃圾分類宣教基地在辦公場所融入了垃圾分類宣教元素,讓工作人員成為垃圾分類宣講誌願者,下一步鼓樓區將充分運用垃圾分類宣教基地、垃圾分類主題公園等場所,常態化開展多種形式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充分打造垃圾分類信息的展示窗口和誌願者培訓平台,引導廣大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提升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共同為建設美麗鼓樓、推動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本次活動由福州市鼓樓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福州市鼓樓區環境衛生中心主辦,福建省環保誌願者協會、福州市鼓樓區洪山鎮鳳湖社區、福州市和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單位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