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海都網記者 蔡學偉) 莆田黃石一名兩歲幼兒,幼儿突然出現發熱、玩花咳嗽等類似肺炎和支氣管炎的生不慎掉嗽发烧症狀,家人以為患了感冒,入气人將其送到醫院兒科診治。管咳感冒在治療過程中,幼儿幼兒症狀沒有得到緩解,玩花後經身體拍片檢查,生不慎掉嗽发烧才發現竟然是入气人一粒0.5厘米大小的花生卡住了孩子的氣管。經過術後的管咳感冒恢複治療,孩子於22日康複出院。幼儿
孩子父親林先生告訴記者,玩花其兒剛30個月大,生不慎掉嗽发烧前幾天,入气人原本健康的管咳感冒孩子開始咳嗽、吃不下飯,家人以為感冒了,便給他吃感冒藥,可孩子咳嗽沒好,又發起了燒。
18日上午,他們將孩子送到莆田市第一醫院。醫生治療中發現孩子病情未見好轉,便建議家長帶孩子拍片。結果出來後,家長和醫生都嚇了一跳,孩子氣管中竟然卡著一粒0.5厘米大小的花生。原來,林先生3天前給孩子喂飯時,曾拿幾顆花生給其玩耍,可能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把花生吞了進去。
查出病情後,耳鼻咽喉科方超主任馬上救治孩子,考慮到孩子食管比較敏感、脆弱,他先讓麻醉科的醫師給孩子全身麻醉,再用一個直徑僅3.5毫米的支氣管鏡,伸入孩子食道,找出花生在食管內的位置,隨後用一把特殊的鑷子取出花生。為不傷及幼兒的食道和其他器官,手術每個環節十分細致,整個過程持續兩個多小時。
方超介紹說,氣管異物常發生在5歲以下特別是3歲以下的小孩,是較常見的兒童意外急症。幼兒在進食時哭鬧、嬉笑、跑跳或口內含著物品突然深吸氣時,容易將異物吸入氣管中。隨著呼吸的作用,異物會進入氣管、支氣管或其深部,引起幼兒嗆咳、青紫、呼吸困難。
進入氣管的異物若沒有及時被發現,會繼發感染,出現與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或肺膿腫相似的症狀。較大的異物被吸入後會阻塞在聲門或氣管腔,使其受到強烈刺激發生氣管痙攣或聲門緊閉,幼兒會立即出現青紫、窒息而死亡。因此,家長應充分認識其危害性,注意預防幼兒氣管吸入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