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漢字隨處可見,合肥活动經常引起孩子們的市长诵童好奇。進入大班後,江路孩子們書寫姓名時對中國漢字產生了興趣。幼儿园教育集园个音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要激發幼兒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文字符號的团总童语推普興趣,幫助幼兒了解文字的普筑意義和用途。由此,合肥市長江路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大四班的合肥活动孩子們共同探索有趣的象形字,開啟他們與中國文字的市长诵童故事。
初見象形字
《有趣的江路漢字》是孩子們繼寫名字後第二次和漢字接觸,通過課件,幼儿园教育集园个音推孩子們了解到漢字不是团总童语推普一開始就是現在的“方塊字”。而是普筑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日、月、水、火”這些漢字的象形字體引發了孩子們的討論。
小葉:“這些字像畫出來一樣。”
蕊蕊:“你看那個月,多像晚上的月牙啊。”
小意:“火很像我出去玩的時候看到的篝火。”
元也:“這好像一條小河的樣子。”
通過《倉頡造字》的故事,我們知道了符號和文字誕生的意義,發現文字在功能上方便了古人的生活,可以幫助古人記錄事件、傳播知識。它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演變出來的,成為古代人們生活中交流使用的“象形字”。
探秘象形字
為了讓孩子們能深入感知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了解象形漢字“以形表意”的特點,孩子們一起觀看了《三十六個字》。講述了一個父親教兒子識字,通過講解象形文字說明中國文字的起源的故事,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
孩子們仔細觀察了故事中出現的部分象形字後發現,象形字就是跟實際物體輪廓非常像的一種符號。孩子們自己也利用認識的象形字,創作出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象形字。
趣玩象形字
了解過這麽多象形字之後,大家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創作了,看一看,這些都是什麽象形字呢?
一係列關於漢字的探究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了解奇妙的象形文字,感受到中國文字藝術的博大精深,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為幼小銜接做好準備。關於漢字的故事還有很多,願孩子們能繼續保持著這份探究的好奇心,在今後的探索旅程中快樂地學習與成長。(郭雨桐)